日韩深夜福利,国产精品久久999,91精品国产91综合久久蜜臀,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

泗陽縣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開

名稱 關于泗陽縣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索引號 01432281X/2021-00025 分類 其他報告 ??其他 ?? 其他
發布機構 泗陽縣人民政府 公開日期 2021-02-04
文號 關鍵詞
文件下載
時效

關于泗陽縣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0年,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全縣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圍繞落實“六穩”“六保”工作,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六增六強”,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發展,深入開展全面小康決戰決勝年、項目建設提速提質年、社會治理創新創優年“三個年”行動,經濟社會呈現運行平穩、轉型加快、民生改善、和諧有序的良好態勢,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一、主要計劃目標完成情況
  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20億元,同比增長4.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7億元,同比增長3.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8.5億元,同比增長5.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0.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1.7億元,同比下降4.3%;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83元,同比增長6%;實際利用外資1.215億美元,同比增長37.9%;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30%,完成目標的109%;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率、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削減量待省統一核定后確定。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在預期區間。
  二、2020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開展情況
  1.重大項目建設取得新成效。深入開展“百日攻堅”“三比三賽”活動,全力以赴加快重大項目建設。48個市級重大產業項目完成投資290億元。列省重大項目國望差別化纖維,累計完成投資超10億元,項目建設超序時推進,預計今年9月一期正式投產。“四新”重大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全縣新開工項目完成92個、其中10億元以上12個,計劃總投資438.5億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21.8%;新竣工項目完成80個、其中10億元以上9個,完成投資291.2億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16.5%。招商引資力度持續加強。先后舉辦深圳、常州、“9.21請進來”等專題推介會15場,配合市相關部門舉辦投資環境說明會8場,組織參加深圳電子展、中國(上海)產業用紡織品年會等大型招商活動近20場,引進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04個,其中10億元以上大項目23個。
  2.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三次產業結構比例調整為12.4:43.5:44.1,實現“三二一”的標志性轉變。農業經濟更具特色。“農文旅”產業加快融合發展,建成小史集省級休閑農業精品園、來安月季小鎮休閑農業創意園,開創鄉村旅游精品線路2條,農業休閑旅游總產值達11.2億元。深化“三穩”保供力度,全縣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44.5萬畝,糧食年產量達64.4萬噸;生豬存欄25萬頭,出欄40萬頭;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創成全省首批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泗陽白酥梨”榮獲國家地標農產品,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超80%。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5.5%,實施“中國好糧油”行動示范縣工程,推廣種植優質糧食面積達5萬畝。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鏈不斷壯大,工廠化食用菌、水餃、泗陽鮮桃產業規模化效益不斷凸顯。工業經濟穩中向好。全縣實現工業開票銷售422億元,同比增長14.7%;實現工業增值稅10.6億元,同比增長11.3%;實現工業用電量23.4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75%。“521”工程持續深入,兼并重組500萬元以上竣工項目12個,其中超2000萬元項目4個;85個工業技術改造項目全部開工;新增開票銷售超2000萬元企業60戶,新增開票銷售超億元企業18戶;完成省級以上新產品新技術40個,認定轉化高科技成果43個。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服務業重要地位進一步凸顯,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4.1%,26個列市服務業重大項目累計完成投資42.22億元。旅游、電商、休閑娛樂、健康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快速發展,成功引進大型城市綜合體吾悅廣場,累計培育電商企業1500余家,帶動電商群體就業3萬余人,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260億元,獲評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省農村電子商務示范縣等榮譽稱號;“醉美泗陽”電商平臺農產品網上銷售額實現年均增長15%以上;新增成子湖度假區“泛溪問水”等國家3A級以上旅游景區3家;連續六年入選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
  3.城鄉綜合實力得到新加強。區域綜合交通進一步完善,泗陽高鐵接入全國高鐵網絡,267、347等重點省級道路工程有序推進;泗陽港城西碼頭建設已見雛形,河海對接發展意義凸顯;實施農村公路提檔升級46公里、危橋改造25座,行政村雙車道四級路覆蓋率、規劃發展村莊等級公路通達率實現“兩個100%”,榮獲“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稱號,縣道維修16.5萬平方米。136輛新能源電動公交車投放使用,在全市率先實現鎮村公交全覆蓋。危舊房屋排查整治累計排查房屋1754棟,農房抗震改造試點累計完成改造928戶;12個老舊小區完成改造,棚戶區改造完成104萬平方米,新建安置房1151套,公租房分配完成省定目標。“九河”清流繞城工程、尾水利用再生項目有序推進,建設完成鄉鎮污水管網“十個必接”10公里、城區污水管網20公里;鋪設城區道路供水管網10.5公里,新一水廠擴容8萬噸。強化城區綠化建設和修補,30萬花灌木進城栽植,25個綠化工程建設項目全面完成。大力實施河道整治工程,累計治理河流18條、60.2公里,惠及周邊村莊、社區35個,受益人口約12.9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0%以上,獲批國家縣城新型城鎮化試點。
  4.科技文化水平實現新提升。科技創新主體加快涌現。全縣擁有有效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4家、省農業科技型企業13家、省民營科技企業149家。科技企業培育成效顯著,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備案178家,省科技企業上市培育入庫2家,獲批省農業科技型企業2家。科技成果轉化取得突破。獲批18項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其中海光金屬獲批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實現我縣該類項目零的突破;群鑫電子、泗水紡織獲批科技部“科技助力經濟2020”項目,穩德福獲批省社會發展項目,榮馬光電獲批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形成以印刷制版、玩具制造、樂器制造、文化創意、生態旅游、影視娛樂為主要門類的六大文化產業體系,文化產業生產總值占GDP比重達4.5%,全縣文化產業名錄庫“三上”企業70家。縣文化館、圖書館正常免費開放,全年公共圖書館累計服務75.2萬人次,文化館(站)服務198萬人次。群眾文化活動日益豐富。全年累計開展人情新風《宿九條》演出、“泗水講壇”、道德講堂等系類文化惠民活動613場,舉辦線上閱讀推廣活動100余場次、線下閱讀推廣活動65場次,居民綜合閱讀率達85.8%。楊樹博物館4A級景區復核工作啟動,百年梨園、東籬花田、月季小鎮等鄉村旅游品牌持續提升,全年接待游客158.4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3.43億元。
  5.民生福祉領域得到新改善。緊扣全面小康“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實施“四送舉措”精準到戶、“四資管理”精準到村、“四項工程”精準到片區,實現“戶脫貧、村出列、縣摘帽、片區面貌明顯改善”,圓滿完成脫貧攻堅各項目標任務。大力實施就業創業工程,舉辦招聘會73場,新增城鎮就業1.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77%;支持成功自主創業6359人,引領大學生創業868人,實現創業帶動就業2.9萬人。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水平達標率88.73%,省市優質園占比達91.3%;高考本科達線率85.18%,蟬聯全市八連冠;完成泗陽海門實驗中學等10個學校新建和改造工程。持續優化醫療基礎資源。常態抓牢疫情防控,爭取疫情防控各類項目資金2200多萬元。縣第一人民醫院建成投入運行,腦科醫院開工建設,康達醫院門急診綜合樓主體完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達92.6%,傳染病疫情報告率、報告及時率均達100%。不斷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為依托、醫養融合、覆蓋城鄉的現代化養老服務體系,新建標準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5家、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3家。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險覆蓋率,新增養老、失業、工傷“三險”群體3.96萬人。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掃黑除惡成效顯著,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信訪形勢平穩向好。
  6.生態環境改善彰顯新面貌。高質量打好藍天保衛戰,實施“點位長制”抓揚塵管控,PM2.5年均濃度降至38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82.7%,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同比削減8.02%、8.64%、0.79%,各項指標三縣兩區排名第一。2020年全縣1145個畜禽養殖場(戶)綜合治理實現“兩分、三防、四有”全覆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9.8%,農膜回收率達88.6%。完善鎮村污水處理“1+1、1+2”模式,實施鄉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擴容改造,續建村級污水處理設施。建成投用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堅守“三條紅線”,全面實施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加強中運河竹絡壩和雙橋水源地保護,推進成子湖生態清淤,新增生態濕地4.7萬畝。洪澤湖禁捕退捕、住家船上岸工作穩步推進,深入開展河湖違法圈圩和違法建設專項整治,長效實施省考斷面周邊水環境整治,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達100%。新建改建農村公廁76座,提升改造壓縮式垃圾中轉站6座。推進生物質鍋爐整治和“五大濕地”建設,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水土氣”環境質量全部達標。
  7.改革創新服務樹立新標桿。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進“不見面審批”,推廣“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構建信息共享平臺。全面開展行政審批事項“五減”行動,工業企業全生命周期審批事項時限減少30%、審批材料減少50%。率先在全市建成24小時自助服務區,集成1100多項政務服務事項,全省首臺縣級“云電e站”水電氣網自助服務一體機進駐24小時政務自助服務區,縣鄉村三級統一的自助服務網絡覆蓋率達100%。深化政務改革,持續推進基層審批服務執法力量整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30項、公共服務事項108項,打通政務服務“最后一公里”。推行企業開辦新模式,壓縮審批辦結時間,施工四證審批時限由原來的6個工作日壓縮至0.5個工作日,實現“四證齊發”、手續“零延時”辦結。推行投資項目“信用承諾+容缺辦理”模式,重大項目實現“一號通辦、全程代辦”,“2212”改革走在省市前列。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疫情期間采取價格支持政策,降低企業水、熱、電支出約8000萬元。農村土地“三權分置”、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完成土地交易面積5.7萬畝、其他類交易總面積10.95萬平方米,收回集體土地資源11.18萬畝,獲評省產權交易先進單位。

2021年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安排

  一、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2021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之年。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設置,總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中央、省、市和縣委工作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要求,全力推動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縱觀內外形勢,我縣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客觀環境總體良好,在堅持積極進取、實事求是、切實可行的基礎上,建議2021年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安排如下: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5%
  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0.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5%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5%
  ——主導產業產值增長18.5%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33%
  ——實際利用外資1億美元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GDP增速同步
  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
  ——研發投入占GDP比重2.05%
  ——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率)14%
  其中:高維持年限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率)19%
  ——單位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小于等于0.049人/億元
  ——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萬人
  ——城鎮登記失業率4%以內
  ——節能減排和大氣、水環境完成國家、省下達的目標任務
  上述目標中,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率等目標是預期性的,可根據形勢變化和發展情況進行調整;節能減排目標是約束性的,列入國家和省市重點考核內容,必須確保完成。
  二、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措施
  1.重大項目建設不斷發力。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圍繞“招大引強、招高引新” “1331”目標要求,重點招引投資體量大、科技含量高、產出貢獻好的品牌項目、龍頭項目,力爭全年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00個、10億元以上項目30個、50億元以上項目3個、100億元以上項目1個。強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研究高鐵經濟、 “一帶一路”交匯點、長三角一體化、大運河文化帶、淮河經濟帶建設的方向和重點,常態化謀劃編排儲備一批戰略性和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嚴抓項目建設全程精細管理,對項目簽約、開工、建設、竣工、投產進行全程督導,加強用地、用工、資金、供水、供電等要素保障,確保快建設、早達效。
  2.產業經濟發展不斷壯大。深入推進工業企業培育。突出“工業為綱”,圍繞高端紡織、綠色家居2個主導產業和食品飲料、電子信息、醫療健康3個重點產業,加快推動產業集聚、轉型升級。深入實施“521”工程,完成500萬元以上兼并重組企業12戶;實施設備投資超千萬元技術改造項目85個;新增市級智能車間項目4個以上;新增開票銷售超10億元企業1-2戶;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戶以上;主板上市企業1戶。融合發展現代農業。突出“農文旅”融合發展方向,推進農業產業集聚化、片區化、園區化發展,著力將工廠化食用菌、水餃、泗陽鮮桃打造成為全國單打冠軍產業。做好農產品穩產保供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全年建成高標準農田7.6萬畝。著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堅持把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壯大縣域經濟的重要引擎,深入實施服務業“投資提速、企業登高、集聚區倍增”三大行動計劃,加快發展特色旅游、電商物流,提高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突出抓好吾悅廣場、臨港物流園、成子湖旅游度假區等重點工程建設,年內創成國家3A級旅游景區1家、市級集聚區2個,力爭實現省級集聚區零的突破,工業企業網絡銷售額達20億元、規上工業企業電商應用率達75%以上。
  3.改革創新活力不斷激發。優化營商環境。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把該放的權力放開放到位、把該管的事務管住管理好,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行線上服務“一站式”全覆蓋、審批服務“一網通辦”,主動對接學習先進地區做法,強化軟硬件支持,全力打造全省最優營商環境縣。推行宅基地改革。堅持以城帶鄉、城鄉互補、協調發展,科學配置城鄉資源要素,擴大土地使用權入市用途,推動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實施科技創新。加快開發區聯炬智慧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創中心等科技綜合體建設,持續深化與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社會研發機構的戰略合作,招引科技型龍頭企業和帶項目的科技型領軍人才,力爭全年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5戶、新增省級以上新產品新技術30個、科技轉化成果40個。
  4.城鄉綜合實力不斷提升。長效治理生態。建立綠色發展體系,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實施生態環境系統修復與污染綜合治理,長效實施“水土氣”環境治理,建設“天藍、水清、地凈”美好家園,力爭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296天以上,村級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達74%。完善基礎設施。響應大運河文化帶、產業帶和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發揮大運河優勢,規劃建設泗陽港東碼頭到高鐵站的貨運快速通道;圍繞支撐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吳泗工業園、農業產業園三大園區以及國望差別化纖維、凱倫建材等重大項目發展,謀劃建設大運河泗陽港城西碼頭、綜合水運服務中心。繼續推進縣道維修和農村公路提檔升級,新改建農村公路20公里、橋梁20座,同步實施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00公里。提升城市內涵。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統領,以創促建、以創促管,有序實施新型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重點項目,完成房屋征收面積100萬平方米。保障土地供應。滿足城市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編制泗陽縣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開發片區面積約1萬畝。彰顯鄉村特色。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完成30個規劃發展美麗宜居村莊創建,培育城廂卜湖、愛園果園、穿城磚井及顏圩、盧集成河及顏勒等6個村莊創建省級特色田園村莊;推進集鎮風貌和內涵提升,形成“集鎮風貌+田園風光”的郊野綠道。實施農房改善工程,年內改善3000戶農戶住房條件、“四類群體”實現應兜盡兜。
  5.民生福祉不斷改善。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富民主題,興辦民生實事,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創業就業上,積極謀劃春季企業用工招聘會,結合就業創業“百日攻堅”行動,舉辦各類特色招聘活動,為用工單位提供招工平臺。開展就業培訓,扶持自主創業,全年新增城鎮就業1萬人以上。教育事業上,堅持五育并舉,持續深入推進教育改革,啟動教育高品質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中小學校擴容建設工程,促進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優質協調發展。醫療衛生上,圍繞“健康泗陽”建設,加快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大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力度,常態做好疫情防控;優化基礎醫療資源配置,完善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體系,加快形成區域“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新格局。社會保障上,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進一步提高社保覆蓋面,保障被征地農民、退捕漁民的長遠生計。加大對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力度,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社會綜合治理上,建設覆蓋全社會、互通共享的信息系統,提升“全要素”網格化管理水平。全面落實信訪穩定控增量、減存量、防變量“三量”工作法,完善社會矛盾預防調處機制,依法、依規、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深化食品、藥品安全等專項整治,加強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工作,高起點高標準切入“三年大灶”,全面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各位代表,實現2021年的各項目標任務,工作艱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和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振奮精神、務實苦干,以更強的使命擔當、更堅定的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強富美高”新泗陽的美好藍圖!

相關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晋县| 马边| 河津市| 万源市| 米泉市| 泰来县| 偃师市| 安化县| 潞西市| 池州市| 平邑县| 中超| 富蕴县| 冷水江市| 方山县| 新安县| 扬州市| 洱源县| 武鸣县| 临西县| 九江市| 奉化市| 灵川县| 关岭| 绿春县| 武隆县| 蒙山县| 哈尔滨市| 儋州市| 乌苏市| 南充市| 铜鼓县| 辽源市| SHOW| 安顺市| 江华| 涡阳县| 上蔡县| 宁津县| 紫金县| 黄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