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佳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特殊人群關懷幫扶”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健全困境兒童主動發現機制。持續開展困境兒童應保盡保工作,鞏固提升困境兒童分類保障成果,及時將符合困境兒童保障政策的家庭,依規全部納入保障范疇。對蘇童成長一站式兒童福利和未保綜合服務平臺中大數據主動發現預警及在保對象異常預警進行接收核實。同時定期對接市局和縣殘聯、公安局、醫保局、衛健局等相關單位,發揮主動性,采用線上大數據比對與線下走訪排查相結合方式,實行主動發現、主動探訪機制,經過數據比對,匯總出疑似符合的兒童名單,及時反饋給所在鄉鎮,由鄉鎮(街道)兒童督導員、專職社工、未保站工作人員、村(居)兒童主任通過“鐵腳板”的方式聯合走訪,對疑似符合的兒童進行上門走訪,核實情況。
二、做好困境兒童基本生活費發放工作。截止2025年7月份,我縣共有困境兒童1535人,其中散居孤兒128人、機構供養孤兒16人(已移交市福利院)、貧困家庭外父母監護缺失的兒童13人、貧困家庭外父母無力履行監護職責的兒童81人、貧困家庭內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271人;重病、重殘兒童1062人,共發放資金109.96415萬元。
三、做好“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資金發放工作。“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項目資助對象為18周歲前已納入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年滿18周歲后在普通全日制本科學校、普通全日制專科學科、高等職業學校等高等院校及中等職業學校就讀的中專、大專、本科學生和碩士研究生。成年孤兒在校就讀以“錄取通知書”和學校出具的在學證明為準。
四、做好困境兒童“明天計劃”相關工作。困境兒童“明天計劃”項目是針對本省戶籍0-18周歲困境兒童。我省將項目資助對象拓展到本省戶籍0-18周歲孤兒外其他困境兒童。孤兒和孤兒外其他困境兒童年滿18周歲后仍在普通高中、普通全日制本專科學校、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職業學校就讀的,可繼續享受本項目資助。根據省民政廳《關于印發江蘇省“明天計劃”項目實施細則(試行)的通知》(蘇民兒童〔2019〕2號)文件有關規定,我局去年12月已對68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進行了體檢,共花費3.022328萬元。
五、做好流動兒童相關工作。為準確掌握我縣流動兒童人員數量規模、分布地區、生活狀況等基本信息,我局根據省市要求,召開全縣流動兒童排查工作會議,傳達學習《轉發關于做好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監測摸排和統計分析工作的通知》(蘇民兒童〔2024〕8號)精神并對流動排查工作進行專門部署,確定時間節點。聯合教育局、公安局、醫保局等部門,通過數據信息比對和共享,提高排查的準確性和效率,并通過移動公司,發送流動兒童排查短信,告知排查對象排查的目的、方式及需要家長或監護人配合的事項。組織鄉鎮兒童督導員和村(居)兒童主任,依托流動兒童摸排小程序開展摸排走訪工作,完善流動兒童的基本信息,建立“一人一檔”的動態信息檔案,并已全部錄入蘇童成長一站式兒童福利和未保綜合服務平臺,截至目前我縣共錄入流動兒童信息2250條。
六、做好兒童關愛陣地建設工作。我局設立了“童心港灣”困境兒童心理健康關愛工作室,引入專業社會服務組織“泗陽心理協會”開展相關活動。有效的預防了部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整合鄉鎮未保站、家庭教育指導站、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資源,構建形成縣、鄉、村三級兒童關愛保護“陣地鏈”。
七、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通過組織年度兒童工作人員理論與實務專業化培訓,確保兒童督導員和兒童主任年度參訓率達100%,發揮基層兒童工作隊伍力量,借助發放困境兒童政策宣傳單、政策入戶宣講等方式,讓城鄉居民廣泛深入了解困境兒童基本生活保障對象范圍、補助標準和申請審批程序以更貼近群眾的方式加強宣傳,讓救助政策家喻戶曉,今年共計發放宣傳單頁1萬份。
八、加強困境兒童心理健康關愛服務工作。深化落實《宿遷市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提升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和《轉發省民政廳等部門加強困境兒童心理健康關愛服務工作指導意見》等要求,重點加強異常心理和行為識別、心理健康教育等,進一步完善全程服務鏈條,構建“兒童主任+專業社工+志愿者”多元參與聯動服務模式。繼續運營好我縣眾興街道和來安街道“童心港灣”心理咨詢室。
泗陽縣民政局
2025年7月31日